顺德制造并非“廉颇老矣”,而是需要科技力量的注入
技术瓶颈就像“拦路虎”,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一些很有潜力的顺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些成长的烦恼:做浴室的企业败给了防水帘,由于轨道设计不当,拉防水帘时会发出巨大的摩擦声响。做家具的要涉足医疗领域,想研发用于病房里的全自动升降桌、床边桌,但研发团队不给力。做商用冷柜的开始涉足医用制冷设备,用超低温进军医学用途。凡此种种,形象刻画出顺德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它们有粗壮的手脚,却缺一个最强的大脑;工厂的设备似乎可以制造出任何东西,但研发和设计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像幽魅一样如影随形。
传统产业“廉颇老矣”,抑或,它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涅槃重生?
传统制造业如何“突围”?
虽然,一块钱里只有100分,但这100分的“含金量”却大不相同。2014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率是49%,也就是说,100元的收入里,49元都是属于股东的利润。在碧桂园集团,这一数字为12元;在美的集团,这一数字仅为8.5元。可以说,生产白酒、房子和家电,利润空间存在巨大差异。
考验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是最核心指标。财务知识告诉我们,要提高ROE并没有太多办法,除去融资能力和税收方面的影响,唯有两个途径:要么货如轮转薄利多销,用术语来说,就是提高资产周转率;要么拥有定价权,销售利润丰厚的产品。这与经营餐厅的心得是一致的,两种餐厅能够生存——有米其林三星餐厅那样价格贵的,虽然贵,依然回头客爆棚,也有麦当劳那样走快餐路线,以量取胜的。
在“商品短缺”转为“商品过剩”后,顺德老板惊讶发现,以前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明星产品,成了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大众产品,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但财务公式告诉我们,工厂转型只有这两个方向,要么做“顺德制造”,像富士康一样的代工工厂,靠大量订单“挤”利润;要么做“顺德创造”,依靠新设计和新技术,重新进入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新产品、新领域。
威利冷柜的实践
当记者在两年前采访时,威利冷柜负责人梁灼灏仍在为转型苦苦思索。在该工厂的生产车间内,几十款产品从流水线鱼贯而下,满足着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看似日子好过,但梁灼灏仍然烦恼:一是因为国外客户日显挑剔,在不断压价的同时,对性能和外观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二是因为业绩增长乏力,找不到明显的利润增长点。
日前,当记者再次采访时,梁灼灏的脸上却写着“兴奋”二字。在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启发和技术支持下,该公司已经研发出快速骤降至超低温的医用制冷设备,样机本月会出来,产品在下半年会投产。该产品可用于多个高新科技领域,无论是市场空间还是利润空间,都有相当大的前景。
“我们的研发力量是不足够的,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了鼎力支持。”梁灼灏说,威利冷柜厂拥有批量生产的丰富经验,也拥有制冷领域的工程师,但在数控和其他科技领域,则较为陌生。研究院的智力支持,为产品呱呱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
研究院有技术、有人才,威利冷柜厂有生产经验,双方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涉足新领域,不仅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激活了我们的传统业务。”梁灼灏说,在新的领域,他们要破解新问题,寻找新零件,但想不到的是,这些新零件可用于老产品,从而促成了老产品的升级换代。
通过科技和智力支持,威利冷柜的“突围”步伐铿锵有力。或许,通过对新领域的涉足,“再造一个威利”的梦想有望实现。
来自研究院的“头脑风暴”
如果产业之地没有知识,那么产业也会形同躯壳。就像美国的城市底特律,随着人才的流失,它的“黄金时代”也随之流逝,甚至走上破产的边缘。
人才机构的进驻,为顺德的产业刮起“头脑风暴”。风暴过后,企业重新掂量起知识的分量,意识到科研和设计都离不开人才。在思维觉醒后,顺德转型升级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促成顺德产业与自动化、信息化的融合,是研究院的第一个发力目标。
没有信息化和自动化的“两化融合”,转型是“纸上谈兵”,这是科凡家居董事长林涛的深切感悟。在全国建立数百家网点后,林涛希望能实现“网上下单、自动配送”,也就是说,消费者网上下单,15天后,大卡车就将整屋的家具送到消费者的家中。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因为,这要求后方的“智慧工厂”能够实时处理订单,而且将排货、交货、售后的误差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
研究院主导了科凡家居的“两化”建设,从而也为该公司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信息化要让专业的人来做,如果企业乱折腾,会掉进无底洞。”研究院信息化部门的负责人陈耀军感慨地说。
为何?因为这是智慧密集型产业,并非“投入越大,收获越大”,相反,或许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小博大。企业搞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先有信息化规划,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特点、经营目标、企业战略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方案。
有一家珠宝企业,在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后,往里面扔了不少钱,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通过研究院的介入,采用了正确的流程和方法后,其信息化建设才真正走上正轨。
搭建“顺德产业联盟”
“我们密集走访了600多家企业,发现中小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是普遍性的。”因为与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那位都教授颇为神似,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都基铭被同事叫做“都教授”。都基铭说,由于研发力量不足,中小企业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非常迫切。只要一根科技的“针”,就可以释放它们巨大的生产潜能。
研究院本身就拥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其科研团队人数超过80人,硕博占比超过80%。在信息化、自动化、细胞工程、互联网+等领域,研究院已经对20个项目正式立项,并抓紧研究。
此外,研究院依托背后的高校资源、科研院所资源,正在主打“顺德产业联盟”的概念。对于顺德企业的技术需求,可以去合作高校、科研院所找“帮手”,而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在顺德寻找产业化的可能性。
让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围坐在一起,开展思维风暴,进行智慧碰撞,本身就为新产业的孵化、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性。
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将通过聚集科研力量,搭建起覆盖顺德、辐射珠三角的科技服务平台,为顺德产业的涅槃重生注入活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