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人才大旗,打造人才平台,为顺德转型升级源源不断贡献创意与智慧
篮球比赛,加深友谊。
在117届广交会期间,来自顺德的米朗设计凭借精心打造的办公椅拿到不少订单,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高有谋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凭扎实的专业功底,受到来访客商的一致肯定。
其实,高有谋还有另一重身份,他是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截至目前,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已签约国内外35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520多名,其中80%的研究生表示,愿意毕业后到顺德参加工作。
一家“高校”:可以造福一片产业之地
顺德毗邻广州,是家电之城、产业王国,工业总产值突破6400亿元。虽然产业基础扎实,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一种困惑: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增长的势头放缓甚至戛然而止。明明盖起了现代化厂房,也购买了国外的先进设备,为何难以重续昔日的辉煌?
问题不是出在“硬件”上,而是出在“软件”上。中国制造要从“工业2.0”向“工业4.0”升级,首先要接受洗礼的就是思维。工业时代刚起步时,市场上既无空调也无冰箱,甚至连风扇都少得可怜。大量需求等着企业去满足,一大片蓝海等着企业去闯荡。那时候,美的的何享健召集一班小兄弟做风扇,科龙的潘宁召集一班小兄弟做冰箱,产品迅速走红大江南北。为何?大家对产品的要求不高,能用就行!那时驱动经济的不是人才,而是土地、厂房、设备等各种硬资产。
时间的车轮在20世纪留下深深的印痕,甚至用过往的经验,为企业家打造了无法挣脱的思维樊笼。企业家的脑海里只有“成本”、制造流程、流水线和竞争对手,但这些都不能让工厂里“变”出怦然心动的产品,从而在21世纪里再领风骚。
没错,人才的集中是顺德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离开人才谈转型,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因为21世纪,人才不再是最重要的资本,它已经成为唯一的资本。唯有有才之人,才能以人为丈量尺度,设计出令人怦然心动的产品。唯有有才之人,才能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让钢板变为汽车,让数万个零件组装成一台智能手机。唯有搭建起人才平台,才能让顺德再挂云帆,肩挑起转型升级的重任。而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正是这样一个立足“创新”与“设计”的人才平台。
一家“高校”,可以造福一片产业之地;一片高校,则有能量孕育一个产业。当铁路大亨斯坦福于1891年创办斯坦福大学时,他没有想到这所大学能“孵化”硅谷。它的教授“下海”创办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教授的学生在车库中创办了惠普公司,在简陋的条件下创办了联邦电报公司。从惠普和联邦电报公司走出的离职人员又创办了更多高科技企业。硅谷虽然巨大,但斯坦福大学却是核心,因为它承担起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角色。
在转型升级的关口,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立足于顺德的产业沃土,正树起一面人才的大旗。一年来,它不仅参与了520多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更让这些研究生从顺德的产业沃土里汲取营养。80%的研究生表示,他们愿意在顺德寻找工作,更有不少人像斯坦福的有志青年那样,希望根植于顺德的产业,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
他的故事:从青涩学生蜕变为职业人士
高有谋(右) 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
当高有谋去年6月来到顺德时,他更多想到的是写出论文,完成学业。对这次联合培养之旅,他没有太大的奢望。但10个月的岁月洗礼了他,让他从青涩的学生“蜕变”为成熟的职业人士。
如今,他收集了与《人机工程学在椅子上的体现》《办公椅的设计方法》《CAE仿真在椅子上的应用》《模具工艺的改进方法》等课题有关的大量数据。导师告诉他,任何一个课题都足以完成论文,而把这些课题以归纳结集,将可以写成一本书,对办公椅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高有谋学的是CAE仿真,在武汉科技大学,他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颇有疑虑。来到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后,他除了学习,还有机会深入了解顺德的产业。
“在顺德,看到一套套车床、铣床、磨床摆在车间里,钢板在那里打磨,火星四射,这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据高有谋介绍,导师带着他们参观了许多工厂,这让他对现实中的工业有了深刻体会。
不仅如此,在研究院的安排下,他还能以“员工”的身份融入米朗公司,从内部观察与专业有关的各个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米朗公司,高有谋了解到图纸上的椅子是如何变成产品的,除了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外,还需要进行受力分析和人体工学研究。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出产的椅子都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利用“工作”的机会,他还深入模具厂、手板厂,了解模具和手板的生产工艺。
据高有谋介绍,米朗公司非常支持联合培养,让其直接调用论文写作所需要的数据和图片,甚至还为其提供了一笔有竞争力的薪酬。米朗公司也承诺,如果高有谋愿意留在米朗,该公司将敞开大门热烈欢迎。
“学到了知识,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士的转换,甚至还补贴了家用,这次联合培养可谓收获满满、一箭多雕。”高有谋表示。
模式之变: 联合培养有了“升级版”
早在2011年,顺德就开始试水研究生联合培养。当时,省教育厅和顺德区政府合力搭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高层次人才,也为顺德的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这种模式让不少研究生受益匪浅。
来自中南大学的李义平清楚记得,当时他就在顺德获得了真才实学。来顺德参加联合培养,并且在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实习设计师,他经常参观工厂,并且参与了一款中国风橱柜的涂装设计。“想不到一个橱柜有这么多的组成部分,且要有这么严格的生产标准。”在熟悉橱柜生产流程后,李义平收获了不少设计灵感,设计时也更为有的放矢。
现在,这个联合培养基地有了升级版,也就是现在的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从2014年至今,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与国内外35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研究生520多人,参与并推动了300多项企事业单位的科技项目,顺德的130家企业参与了联合培养。80%的研究生从这里认识顺德,爱上顺德,毕业后愿意来顺德参加工作。
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蕊香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来形容这次联合培养,因为它带来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张蕊香表示,联合培养让她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提前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这份经历是非常难得的。
教学特色:“项目导入制”培养创新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教育部要求,这些研究生必须到企事业单位长时间实习实践,才能学到过硬的本领,才不至于让理论知识流为空谈。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既整合了国内外高校资源,又立足于顺德的产业,其“项目导入制”的做法,既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又是其重要的办学特色。
所谓“项目导入”,就是以具体的项目为抓手,用项目检验学生的知识,用项目培养学生的感觉,提升学生的技能。通过项目导入制,研究生将快速提高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水平,从而和产业实现更好的对接。
据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来参加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将会对顺德的产业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走访学习。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走访美的、机灵电器等企业,深入车间,了解顺德各支柱产业的运作方式;参观顺德新城、碧江金楼、北滘新城区等地,了解顺德的文化传承、城市建设。老师会讲授顺德家电产业的现状、产业规模和技术需求,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据悉,这种走访不是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而是深入车间、驻点观察,用实操熟悉生产的流程,用时间冰释心中的疑惑。
此外,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对英语、体育、职业化培训、创业指导等公共课进行了改革,一轮又一轮的“循环播放”,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档期,顺利完成课程。
此外,研究院和顺德130家企业桃园结义成为铁哥们,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发展方向,选择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践。这130家企业不仅提供了实践机会,也提供了项目清单,比如有两家设计企业,一家提供了便携式干衣机项目,一家提供了联动式面包机项目,供学生研究、开发。这是双赢过程,因为在研发过程中,学生从技术的攻关中磨砺技能、收获经验,而企业则吸收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产品的升级换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