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激发了设计师们的极大兴趣。
辨识色彩,是走进色彩王国的关键一步。
日前,广东工业设计城第42期设计沙龙举行,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基础教研室主任段丽莎携最新研究成果设坛开讲。如何应用理论手段,定义色彩的“长宽高”?工业设计时,颜色是不是越漂亮越好?段丽莎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设计师连呼“解渴”,也让设计城刮起了一股关注配色的小旋风。
70%的科学,30%的艺术
设计城内的近千名设计师,都经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在配色时,他们却经常陷于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境地。调配颜色,到底是更多依据理性,还是直觉?
段丽莎表示,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目前,各种色彩流派层出不穷,但就其核心问题已经达成共识。“就像物体的体积可以用长、宽、高精确定义,色彩也可以用3个属性精确定义,这就是色相、明度、彩度。”段丽莎介绍说。
段丽莎认为,色彩理论是设计师的基础工具,也是配色时的前提条件。“看到一个颜色,应该可以马上定义它在色彩系统中的位置。”她表示,应该系统地认识色彩,建立准确的色立体思考方式,对色彩的认识更加科学化。配色是70%的科学,30%的艺术,配色是一个很理性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科学理论作支撑,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色彩,并非越漂亮越好
如何评价产品设计时的色彩计划,是越漂亮越好吗?段丽莎通过诸多案例指出:并非如此。颜色的实现需要附着体——材料。材料的融入带出具有专业特征的色彩思考——工艺。在工业设计实战中,必须考虑到材料的成本、环保性能、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等,在做产品的“顶层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到,否则就会在制造流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塑料着色,有相应工艺;纺织品染色,有相应工艺;喷漆,也有相应工艺。”段丽莎认为,优秀设计师应注重色彩工艺知识的累积,这样设计不同的产品时,才能更有针对性。
“颜色搭配时,其实有很多诀窍。”段丽莎认为,配色的基础,就是掌握色立体的系统思考方法,特别是掌握色相的“圆环”和彩度、明度的“三角”,这些都是基础的辅助工具。比如,采用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彩度的颜色,就能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她认为,色彩其实是有情绪的,不同的颜色,能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倾向,并给产品披上不同的“面纱”,因此,要耐心去感受、体会不同颜色的“气场”。
工业设计不是美术设计,不能单纯考虑是否好看,更要关心产品是否好卖。段丽莎介绍说,完成色彩计划,还要另外考虑6个要素——用户、市场、产品、推广、品牌、地域文化。比如在有些国家,绿帽子会卖得非常好,但在中国设计出绿帽子,恐怕只有亏损的命。“这就需要设计师综合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在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关系,与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对接。”段丽莎表示。
新闻链接
“顺德设计” 向纵深发展
对色彩的重视,反映出顺德设计产业的一个发展新动向——在专业领域里追求卓越的精神。众所周知,设计是价值链的前端,是产品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在各细分领域精益求精。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设计企业对用户研究的迫切需求,设计城筹建中的“三合一”实验室正在稳步推进中,建成之后,将成为设计行业的顶级实验室,成为设计企业发展的公共平台。
在前不久,艾万创新设计学研中心色彩趋势研究中心落户设计城,该中心将开展色彩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战分析,为设计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色彩解决方案。
一系列公共平台的搭建,为设计企业开展服务提供了幕后支持,也为顺德设计产业朝纵深发展,奠定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