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工业设计城重大事件盘点
核心提示:
作为顺德主流媒体,我们见证了广东工业设计城从6家设计企业、50名设计师起步,到现在100家设计企业、1000名设计师的全过程。目前,设计城正酝酿“发展8000名设计师,创造40亿设计收入,拉动4000亿经济产值”的长远目标。从现实到梦想的距离,我们将邀您共同见证。岁末已至,《珠江商报》将设计城今年的“大事记”进行梳理,重现发展脉络,记录逐梦过程中的速度与激情。
1.设计服务收入达3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超过300亿元
2013年,设计城新增设计企业和机构29家,新增设计师近300名。全年获得专利约500件,工业设计成果成交4500例,设计外包服务收入达3亿元,拉动经济增长超300亿元。
评判一个企业或园区的成长,复利是其中关键性指标。成立5年来,设计城从6家设计企业到100家设计企业,年复合增长率75%;从50名设计师到1000名设计师,年复合增长率82%。设计服务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远超100%。只要复利的增长不被打断,远景目标可期。
2.成立“设计日”,打造8000名设计师的设计“航母”
2012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广东工业设计城,提出“希望我下次再来的时候,能看到8000名设计师”的寄语。这既是对设计城的鞭策与鼓励,更是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希望与勉励。2013年12月9日,设计城成立“设计日”,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喜忠表示,这是设计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为我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3.设计企业转型加速,园区企业“合纵连横”
只做设计外包服务,存在规模上的天花板。但如果建设自己的品牌,开发自己的产品,则可能创造出iPhone、Windows操作系统等跨时代产品,利润无上限。园区企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纷纷自创品牌、开发产品。六维设计的一款多士炉,预计2014年可以卖到2000万美元。宏翼设计的一款旅行者干衣架,2014年销售预计过千万。另外,园区企业不断引入战略投资者,组建合作平台,换股进行投资等,“合纵连横”大幕开启。
4.品牌效应凸显,大鳄纷纷瞄准设计城
经过5年营造,设计城已成为我国工业设计领域的最知名园区。设计城源源不断向外输送新产品、创造力,这也使得其成为资本大鳄、采购大鳄关注的重点。今年6月,英飞尼迪股权基金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及有关高管拜访设计城,希望达成战略合作。今年7月,著名央企华润集团高管拜访设计城,希望从这里采购大量创意。品牌效应的凸显,使这里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的集聚洼地。
5.园区企业拿到多个国际大奖,设计“奥斯卡”每年都有拿
2013年,园区企业斩获不少国内、国际大奖。比如宏翼设计,就同时斩获被誉为设计“奥斯卡”的红点国际大奖和IF国际大奖;古今设计今年有3件作品斩获中国设计行业最知名的红星奖。其他设计企业也拿到各种奖项过百个。
6.承办第六届中国(顺德)工业设计博览会
今年8月,第六届中国(顺德)工业设计博览会首次采用三展合一的方式举行。由于家电交易和设计展同时举行,也为家电产业和设计产业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空间。家电企业一边寻找着经销商,一边也去设计摊位问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将设计与制造紧紧连在了一起。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顺德)工业设计博览会的影响力,开拓了其发展空间。
7.第五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圆满举行
11月16日上午,第五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暨“2013年中国工业设计北滘论坛”在顺德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通过将大数据和设计领域的专家聚集一堂,开展激烈“交锋”,从而让思想的火花频频闪耀。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思考”、“广东工业设计博物馆的筹建”、“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研究”等议题展开探讨,得出一系列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8.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万事俱备
今年11月,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启动教师的招聘程序,20个稀缺名额,吸引1200多名社会精英争抢。据了解,该研究院成立之后,将通过和浙江大学、韩国清州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德国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拟每年培养300名工业设计的实战型研究生,为顺德工业设计产业补充高端人才、新鲜血液。
9.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今年,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批准设计城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此,设计城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人才体系培养载体。据悉,这也是我国工业设计园区的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内外近20家顶级高校结盟,促成“清华班”等培养平台的落地;成立工业设计研究院,每年将培养300名研究生;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留住行业领军人才……设计城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已基本搭建成型。
10.组建“三合一”实验室,回归“实验室里的设计”
缺少实验室,停留于“电脑前的设计”,是我国设计企业的一个瓶颈。如果要创造更多附加值,单凭外观设计远远不够,必须要研究技术、了解材料特性。但某一家设计企业,很难组建完善的实验室。为此,设计城正组建“三合一”的公共实验室,让设计师从“电脑前的设计”回归到“实验室里的设计”,用实证数据来研究技术、材料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