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数据为设计产业把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聚焦大数据为设计产业把脉

清华学术月闭幕,发布工业设计数据引领产业发展

聚焦大数据为设计产业把脉

11月16日,清华学术月开幕,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思考吸引了众多设计师前来探讨。

 

   昨日下午,随着协同创新设计工作坊颁奖仪式的结束,第五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暨中国工业设计北滘论坛(以下简称“清华学术月”)在设计城圆满画上句号。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大数据与设计方法论碰撞出激情火花,这些讨论的结晶,将进入“知识宝库”,指引工业设计产业新一轮的发展。

 

  大数据与设计激情碰撞

  消费正在数据化。据了解,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智能手机、各种传感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海量数据,一个基于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大数据与工业设计有何联系?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介绍说,运用大数据可以帮助设计产业把脉,反过来,通过设计方法论,可以对数据进行感性思考,将冷冰冰的数据洪流转化为用户需求和市场机会的输出。也就是说,设计思考可以为大数据“上色”,使其传达出更多信息。清华学术月中,关于这一议题的研究成果陆续出台,有望为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发布工业设计重要数据

  “对设计产业来说,大数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金矿。”柳冠中介绍说,在科学研究中,原来很多不被揭示的秘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内在的联系,这种方法也正是设计产业发展所急需的。

  “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工业设计必须超前引领市场需求。”柳冠中分析说,每到年底,制造企业都会研究第二年要生产什么,很多企业今年什么好卖,明年就继续生产,这很容易引发危机。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来预测需求,就可以避开经营陷阱。比如有一个调查显示,如果国内的小家电、手机全部停产,当下的库存量足够让国人使用两三年,这条信息对相关企业就非常有用。

  清华学术月中,柳冠中领衔的团队发布了第三期“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研究”,该课题纳入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评价体系,评选出一批全国范围内的最优园区,引入了一批国际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的呈现。据了解,这些数据将汇入相关数据库,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工业设计产业研究方向,并拓展工业设计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探索建立工业设计博物馆

  是否有必要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博物馆”?活动邀请到德国Vitra设计博物馆馆长Marc Zehntner、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设计博物馆资深设计师Jo Pritc h a rd、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秘书长沈榆、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汤重熹、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设计学院教授Ian Wong等国内外专家,围绕此议题激烈讨论。

  这些国内外专家通过聚焦中国科学发展进程、大国设计战略、国情研究和文化复兴等社会热点,从历史、文化、经济、设计、社会意义等角度,探讨了设计博物馆与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勾勒出“中国(广东)工业设计博物馆”的规划意象。如果建成,该博物馆将是“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区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上一篇

广东工业设计城“设计日”特别报道——城市再出发 向全世界输出工业设计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