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启动后,收效明显
自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启动后,首批研究生已经入驻基地,开展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学习新实践。这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启动后,效果如何?日前,记者回访了部分企业导师和学生,导师们表示:“学生有悟性,想引进。”学生们则坦言:“提高很快,有实效。”
研究生陆续入驻
长期以来,高层人才的培养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教育界的专家。而2011年8月29日,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这一问题开启了新的思路。
会议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召开,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以及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领导齐聚一堂,就新形势下高端人才的培养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大家普遍认为,大学虽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实际操作、市场敏感度等方面,却不及站在产业一线的企业。让研究生们深入企业,在实践中提升,将是可供探索的重要思路。
本次会议确立了校企联合的办学新思路,并计划从广东省,乃至国内著名高校引进一批研究生,让他们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迅速提升自身水平。
会议召开后,随后的配套工作也紧锣密鼓展开。记者从广东工业设计城了解到,首批计划入驻的研究生约为40人,主要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省内著名高校,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也积极伸出橄榄枝,表达了输进研究生参与学习的意向。通常,每位研究生都对应1位企业导师,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针对性教学。此外,有关部门还为研究生提供了生活补助和奖学金。
业内人士认为,校企联合培养计划的开展,相当于为广东工业设计建立了一个“高端人才库”,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导师:想把优秀人才留下来
海信顺德工业设计中心主任徐贤辉是基地的企业导师之一,对于校企联合项目的开展,他表示:“这是一种新的培养思路,使得学生不止局限于书本去做学问,将实践结合进来的理论才是有用的;未来希望可以深度开展项目,将培养的效果和效率再提高一层。”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徐贤辉为学生提供了最实际的项目,先从小部件的设计开始,慢慢加大设计任务,既让他们学到了东西,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个干活的好帮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徐贤辉让学生担任工业设计师职位,同时负责设计的分析和报告的写作。“目前来看,学生基本适应。遇到了不适应的情况,我们也会尽量多的沟通,促进问题的最终解决。”
对于参与培养的研究生,徐贤辉表示,“有悟性,非常想引进。”他表示,参加了培训课程的研究生,肯定是他们吸引高端人才时首先会考虑的。将来,他们也许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在待遇和个人机会上,给予尽量多的倾斜。
学生:有扎根顺德的打算
张添棋是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研究生,也是首批入驻基地的学生之一。从7月初开始,已经在基地学习了整整3个月,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帮项目经理处理实际遇到的设计问题。
“这次学习,让我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不再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张添棋说,以前学习课本,认为工业设计具有改天换地的力量,现在切身体会才知道,工业设计不过是产品开发的一个环节,努力做好这个环节就够了,至于产品最终是否会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并不是工业设计可以全部控制的。
提前从学校跨入企业,也让张添棋率先进入到工作状态。对于是否学到了真材实料,他表示:“提高很快,有实效。”对于是否会到顺德工作,他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中。办公室的工作氛围和谐自由,同事很友好,但以后的发展也要考虑到城市的因素,如果未来顺德的城市建设能取得良好的进步,我会着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