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工业设计北滘论坛 从北滘发出的设计声音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2011中国工业设计北滘论坛    从北滘发出的设计声音

 

       在第四届中国(顺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期间,国内外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界精英、设计大师等齐聚北滘。11月12日,“第三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暨“2011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北滘论坛”在顺德北滘碧桂园度假村多功能会议厅隆重举行。论坛上,业内专家精彩观点不断。

  专家评价广东工业设计城

        一个健康发展的“青年”

  广东工业设计城在过去三年中,在北滘镇、顺德区、佛山乃至广东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下,聚集了一批知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发展初见成效并日渐成熟。该城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与广州美院、中央美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电影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共享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资源,同时也举办设计师之夜,建设综合大楼等等,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链的形态,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根据我们的诊断,这个城是一个处于健康发展的“青年”。

  广东工业设计城还有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比如支持工业设计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工业设计数据库、建设图书馆,甚至建设工业设计交易所,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广东工业设计城就不只是服务北滘、服务顺德,而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甚至产生国家影响力。

  异域经验注重公共服务的设计创新

       在论坛上,英国国家设计委员会主席David Kester介绍了英国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经验。他首先从上海世博会,别具创意的英国馆“种子圣殿”说起,指出设计呈现出的标新立异,展示出来的改变。

  对于英国的工业设计,许多人都想起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至理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David Kester介绍,作为世界工业设计的发源地,英国工业设计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政府的支持使得英国的设计特别注重在公共服务的创新,比如最近几年英国设计委员会联合相关设计企业,与英国医疗服务全作,为医院设计了一些视觉标示,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再如在城市公共设施上开展的设计创新项目等。这些设计的开展,带着浓厚社会文化氛围———设计追求更好的生活,不仅体现在个人,也体现在公共服务上。

  一直在思考设计的角色

       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执行主席青木史郞介绍了日本工业设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作为日本唯一的全面设计评价和推广体系,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青木史郞特别强调了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成立至今发展过程的一些转变。

  日本战后的制造业发展发快,但出口遇到了很多问题。“当时日本的产品很注重质量,但在外观上很落后,引起不了人们购买的欲望。”青木史郞说。1957年,为了评选与推广优良设计奖(G Mark award),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成立并逐渐形成常规化制度。上世纪80年代后,促进会在受理产品类别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开始接受系列化产品和外国产品;50多年来,促进会通过举办大量的设计展览活动,引导日本企业了解到设计的重要性,对提高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的贡献。

  青木史郞介绍,1998年促进会由政府转移至民间组织管理。而今,作为日本工业和设计的培育基地,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已不局限于设计的评价,还致力于扩展新的商业领域,并引领设计师和民众思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什么能够维持着我们的生存……“比如今年日本311地震后,我们的生活至少停止了一周去思考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一直在思考设计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它能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什么。”

  日本工业设计的成功经验,中国可以借鉴什么?青木史郞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引入设计师最为关键,但设计师从何而来,这就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设计师培养工作。另外在产品市场调查上,要关注生活中的消费者,与他们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成功。

  盼望出现中国的“乔布斯”

  当前我国工业设计形势,前所未有好的,越来越多的成果走向市场。这样的形势下,我想大家更加需要热情和冷静。

  需要热情大家可能觉得不成问题,但我个人觉得我们做得还不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必须醉心于设计产业,不畏艰辛,百折不挠,举个例子就是像乔布斯这样的人。可能是我了解的情况不多,到现在我还没发现有这样的人。

    说需要冷静,是形势虽好,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障碍与困难,要走的路还很长。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态,在我们设计界尤其不能有,尤其要排除。社会对工业设计期望高,恨不得“一夜春风过,满地梅花开”,我们业界需要冷静思考,认真研究一切问题,用科学方法求得工业设计的深度与厚度。要将热心做事与冷静处事结合起来。

     设计是什么,要做什么样的设计

        设计是生产关系,要集成创新工业设计的发祥,是基于产业革命的“大生产”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分工机制,是上层建筑层次上的产物。我们平时都盯住了产生力,盯住了产品与外观,却不料这只是设计的结果,并不等于设计。

  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它只是种子。如果缺乏土壤,仍然是开不了花,结不了果。包豪斯(20世纪早期一所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的设计学院,编者注)为什么诞生在德国而不是英国,就是因为背后有“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存在,各行各业的技术和标准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对“设计”作了这样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设计不创新那还能叫设计吗?我们现在强调创新,就恰恰说明我们之前的设计是多么的不“创新”。

  因而我们呼吁“整合与集成创新”,这是真正的设计创新。设计作为生产关系,一直在发挥着催化引导、调整人类与自然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巨大作用,理应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整合与集成创新”。像乔布斯,他并没有发明技术,而是将技术打包,完成了设计创新。

    我们建议,设立国家和区域的集成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以整合现有知识和资源,至力于国家和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做有“品”的设计

       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还在于善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我们的理想。

  社会的任何进步,首先是品行道德,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的进步。这都属于“设计”———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

  但令人担忧的是,当代中国设计的生态问题十分突出,“设计审美”取向严重偏移: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奢为美———以感官刺激符号取代了启迪精神家园的艺术。表面是多化元,其实是一元化。

  作为设计师,他有责任,有义务推动社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像医生,它当然不能盲从于病人,病人要什么给什么,而是给他治病,还一个健康的身心。

  设计师要做有“品”的设计。汉字“品”很值得玩味,要三个口才是“品”———第一口,处于饥渴状态,暴饮暴食;第二口挣钱了,请客100桌,炫耀地位,这还不是品味,是奢侈;到第三口,适可而止,有节制,有品鉴心态,谋求可持续,这才是设计应该达到的境界。

  设计不能囿于“物”

  人们常说,设计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我不同意。这样一结合,设计的实质就没有了,被架空了。设计是解决问题一种智慧,远早于科学、艺术的一种需求与行为———它是人类生存,并与大自然共生最早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关系进化的智慧。

  所以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设计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它不能用”名词“思考,因为设计一旦被囿于一种”物“的设计的话,就已经被这个”物的概念和现象“束缚了设计师的创造。研究型设计将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否则设计只是金钱和权力的附庸。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上一篇

产业链延伸发展 顺德制造走高端

下一篇

顺德工博会“展城结合”打造永不落幕工博会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