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AWE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如期而至。作为全球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三大展会之一,此次展会以“AI科技、AI生活”为主题,全景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家电、家居等领域的深度渗透与创新裂变。
为此,唯点设计创始人康永权专程奔赴上海,花了一个周末“泡在展会学习”。当亲眼见证展会上越来越多AI技术从实验室走入消费级市场,推动家电产品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让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工业设计全流程充满期待。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工业设计是否迎来终结?随着中国制造大举出海,“中国设计”如何凭实力在海外“圈粉”?怀揣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广东工业设计城内多家工业设计企业,从产业一线解码顺德制造“最强大脑”的向新力。
Part.01 当工业设计遇上生成式AI
一句简单而清晰的指令,就能短时间内自动生成文本、图像、视频,甚至是虚拟场景——AI创作。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当人们惊叹AI创作的高效与高能时,被取代、被淘汰的担忧也在各种内容行业弥漫。
对于出身自设计专业、从事工业设计近20年的康永权来说,他并不把AI视作内容创作“终结者”,“AI更高效、更自主的背后,依靠的是更专业、更精准的指令,因此设计师不但不会被取代,反而更加需要且提出更高要求。”
事实上,包括唯点设计在内,广东工业设计城内众多工业设计企业正把学习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必修课”,力图迅速将其调教成为工作的“好帮手”与“增幅器”。
设计师主动拥抱AI,将其调教成为工作的“好帮手”与“增幅器”。
“提效”无疑是AI带来的直观感受。康永权表示,以往在开展产品设计时,首先要花1—2周开展前期调研与策略报告,再利用2—3周完成PPT、手绘草图、概念图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也要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我们用Deepseek、Midjourney等AI工具,前期报告可能3天内就能做出来,后期概念图也就是一个星期能够输出,等于说10天左右就能完成以往半个月的事情。”康永权说,AI让企业与客户在前期方案沟通流程上更加高效,节约了许多成本与精力。
在潜龙设计运营总监邱小松看来,如今设计师用好AI开展二次创作,是增强而非削弱设计原创性,“AI底层数据包罗万象、生产效率极高,如今我们也会把一些设计方案同步交给它出主意,生成的众多参考方案有助于设计师拓宽思路、启发创意。”
但在提供高效与灵感之外,邱小松也坦言,要正视通用大模型支持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应用上的客观局限,“在设计行业,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缺乏垂直大模型,后者需要行业内开放、流动的海量数据作为支撑,以及挖掘一系列可作为经验复制推广的典型场景,目前来看在国内还是空白。”
除了缺乏行业垂直大模型,要在以众多中小设计企业为主的产业生态内加快推进AI应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低成本使用AI,还需要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
“对于企业来说,使用AI工具也需要硬件设备支持,这些都是比较高的费用成本。目前我们只是像普通用户一样,低成本使用最基本功能,希望接下来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帮助我们用上企业级、满血版的专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康永权说。
Part.02 设计花开“墙内墙外两头香”
“原来美容仪也能是艺术品!”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第66届CIBE中国国际美博会上,由广东工业设计城园区企业“三人一物”参与设计的美容仪,兼具精密医疗功能与现代美学外观,打破了市场对美容仪器传统印象,吸引了众多客商的围观体验,成为展会期间的“爆款”展品之一。
近年来,面对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母婴行业被普遍视为存量市场。为了做出“不同”的产品,潜龙设计团队凭借敏锐嗅觉,捕捉消费者变化的、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通过品类创新从存量市场中创造增量。
“在市场研究中我们发现,婴儿对于声音、温度非常敏感,而市面上普遍的吹风机噪音大、温度高、辐射强。”邱小松表示,潜龙设计团队为此设计出了母婴专用吹风机,一经投入市场便实现30万台销售成绩,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反常识”突围。
好的设计,不仅是破解“存量围城”的密码,在如今中国品牌大举出海的浪潮下,更是实现“墙内墙外两头香”的绝招。
设计出海实现“墙内墙外两头香”。
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的流行,家用咖啡机市场机遇初显。身处顺德这个全球最大的咖啡机制造基地,咖啡机设计品类在唯点设计的整体业务的占比也达到三分之一,近两年来已为亿龙、小熊、华迅仕等顺德知名品牌设计约15款咖啡机,高品质、高颜值的新品咖啡机让全球消费者眼前一亮。
“针对国内外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消费氛围,我们在内外销咖啡机上做出不同的设计语言,包括针对国内年轻人群体创新产品功能与丰富社交玩法,以及面向海外资深玩家突出研磨、水温等专业性。”康永权说,唯点设计为德国知名品牌KRUPS设计的一款滴漏咖啡机,在北美亚马逊卖出50多万台,一度霸榜亚马逊首页。
在睿拓设计总经理赵鹏宇看来,以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代表的工业设计企业,持续推出“爆款”,加速引领消费产品创新,是对“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为消费服务”的有力诠释。
特别是自2024年下半年起,我国对消费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更对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发挥出重要价值。
“无论是存量破卷,还是出海开拓,工业设计都要进一步关注人的需求,通过设计驱动消费、消费优化设计,不断突破行业认知边界。”赵鹏宇说。
Part.03 探索工业设计“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国内规划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广东工业设计城经过15年发展,已拥有306家设计企业入驻,设计研发人员总数达8253名。2024年,园区企业营收达26.02亿元,年度累计新增知识产权数达2184件,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设计资源。
工业设计被称为制造业的“孪生兄弟”,如今当“佛山制造”加速焕新升级之时,广东工业设计城园区企业正加速探索工业设计的“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潜龙设计而言,基于其有过与科达制造合作,为高端岩板窑炉生产线提供整线设计的经历,其业务版图也尝试从“设计爆款”向“包装企业”拓展。
“去年,我们给南海罗村的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牙科治疗椅企业,从企业标签、产品线、视觉感官等全方位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以全新姿态抢占更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放大了我们的设计能力。”邱小松说,“为B端企业做品牌设计”正成为公司快速增长的全新业务。
放眼整个广东工业设计城,“城”中既有设计力量持续诞生,更有越来越多设计力量“走出去”,担当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自2024年以来,顺德北滘接连迎来科凡家居、斗禾科技的总部启用,以及卡蛙科技超级总部基地奠基等重大产业项目,相关企业均是在广东工业设计城早期孵化、逐步成长壮大的代表。
在广东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胡启志看来,这些项目从广东工业设计城“走出去”,宣告了广东工业设计公司长期存在的“长不大、活不长”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并开启了超亿元工业设计公司领航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15岁的广东工业设计城也正迎来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一方面,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读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佛山要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高地,形成15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广东工业设计城肩负重任,理应当仁不让。
另一方面,站在佛山巩固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三箭齐发”的关键节点,“一头连着创意设计,一头连着实体产业”的工业设计,是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育新苗的关键要素,无疑将被寄予厚望。
采写:南方+记者 李欣
图片由广东工业设计城提供(除特别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