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制造的设计匠心》节目刷爆顺德设计师朋友圈
节目中,柳冠中等嘉宾分享设计理念
上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中国制造的设计匠心》节目刷爆了顺德设计师的朋友圈。该节目以300多件首届中国好设计入围作品为背景,邀请德国红点奖创始人兼主席彼得·扎克教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以及多位国内外顶尖设计大师、制造业大佬展开对话。
时长50分钟的节目,先后探讨了“好的设计是要看‘颜’还是看‘作用’”“评审为什么看不上奢华设计”“德国和日本如何摆脱山寨”“设计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等多个热点问题。
最精彩的环节要数现场一边介绍各类外观不同的设计产品,在场嘉宾一边就“工业设计是否要拼颜值”展开热烈讨论。柳冠中首先以一个例子切入,他说在东莞的名家具博览会陈列着一套硬木八件套家具,雕龙画凤,雕工非常精细,售价达6000万元。生产该家具的老板信心满满地表示自己的作品一定能获设计大奖,因为只生产了四套,但已售出三套,可见受欢迎程度。
柳冠中却毫不留情地表示,评审一定看不上这样的奢华设计,他本人就会给这套6000万的家具打零分,因为要刹住这股只追求眼球经济的风气,而一味追求“颜值”却与功能割裂的产品设计是失败的,也是工业设计者需要避免的。
意大利米兰Tatic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亚历山大·泰迪克认为,外观必须承担起能传递给受众的功能。欧洲设计与中国设计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设计的审美与功能经常分开,但实际上这两者是互相平衡和制约的。
随后节目进入“德国和日本如何摆脱山寨”的对话环节。柳冠中认为,现在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抄袭是学习的第一步,我抄他也抄,这导致许多人认为山寨是必由之路。事实上西方也有模仿阶段,但他们并没有扭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而是逐渐找到自己的问题,开发原创产品。
扎克介绍了德国摆脱山寨的经验。他说,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英国晚了几乎100年,德国的工业化从英国购买机器开始。但是德国成立工程师协会,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化标准,保证了产品质量。这样德国反过来改良了英国人的机器,走上了德国制造的道路。由此可见创新和自主研发多么重要。
清华大学科学与艺术中心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石振宇带来自己耗费近三年研发设计的健康办公椅为例子,说明设计师的深入研究对企业的作用。他说在设计之前,他先花了半年时间研究全世界的椅子。如今椅子被联合国拉美——欧共体首脑会议选用为60张主椅子,年销售额已达5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