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台两地对话工业设计发展,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原院长何明泉表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粤台两地对话工业设计发展,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原院长何明泉表示——

 

工业设计是一种资本而非成本 

  

粤台两地对话工业设计发展,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原院长何明泉表示——

广东工业设计城承载着顺德转型升级的希望。

 

       “工业设计产业化需要政、产、学、研均衡发展。”8月5日到6日,台湾高级工业设计教育代表团一行来到顺德考察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并与粤、港两地的设计师举行沙龙,共同探讨政、企、学、研四方   合作的可能性。沙龙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代表团团长、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原院长何明泉。他认为,广东工业设计起步不久,发展很快,但整个设计还缺乏中国文化标识别性,基本还是“抄袭”西方。由于工业设计较为弱小,何明泉非常强调政府要对工业设计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大陆可能缺乏专门研究工业设计政策的机构和专才,可以从外面引进来。”

政府需对工业设计进行长远规划

     “政府政策在工业设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何明泉说。上世纪70年代,台湾制造业开始大量外移,岛内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当时,台湾官员就认识到,需要靠工业设计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产品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等方面提升出口竞争力,设计推广中心应运而生。其中一些创意设计中心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的非盈利法人实体,政府执行有关工业设计政策。

     1980年,台湾又全面实施提升设计的“翱翔计划”,进行设计人才培训和产业辅导,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工业设计产业公司,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正是政府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岛内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

     何明泉认为,目前大陆官员都非常重视工业设计发展,他在接触中发现,这些人都能讲点工业设计的知识,提倡工业设计的意识,是一件好事。但他同时也留意到,目前大陆并没有专门研究工业设计政策的机构和人才,基本上都是依赖业界的设计师在推动,这是一个较大的缺陷。他说,“设计师和工业设计研究者是不同的,政策的研究制定需要专业人才,目前港台地区和海外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大陆可以尝试从外面引进人才,借助外力来推动政策研究。”

     何明泉告诉记者,在台湾,政府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有明晰的计划,类似于大陆地区的五年计划,建议政府应该在工业设计产业也应该有类似的政策,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

     在考察期间,何明泉及代表团参观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展厅,并了解设计城的规划和发展。“设计企业非常弱小,政府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城,为设计企业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撑,可以降低企业的生存成本。”何明泉说,这么多设计企业集中在一起能产生规模,而台湾土地成本非常昂贵,政府没法提供那么多的土地搞类似的设计孵化器。

     广东设计仍缺少中华文化识别性

     “工业设计发展需要政、产、学、研全面协调发展,任何一方面发展得不好,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萎缩。”何明泉说,工业设计也有自身的产业链,也有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各个环节,必须形成一个整体。目前台湾的工业设计产业基本是“一条龙”服务,创新研发和全球运筹一起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

     目前,围绕工业设计主题,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和完善。过去一年,该城区已经形成了集品牌策划(明天策划、粤港设计)、产品原形研发(A-ONE)、共性技术服务(广工、北航、清美、央美)、产品整体设计(嘉兰图、六维、潜龙)、产品展示及装修装潢设计(尚致)、家居设计(科凡)、营销设计(同天)、知识产权保护(知专)、平面设计(基石)、快速成型(威戈)等为一体综合设计服务系统,希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从设计到生产流程优化到营销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何明泉也表示,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农业、工业之后,整个经济将向服务业迈进,因此光有工业设计是不够的,未来还需要向服务设计、体验设计等领域中迈进。他在完成了整个考察之后也指出其中的不足:“目前广东制造整体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设计领域却依然处于一个搬、抄阶段,主要是模仿西方的,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识别体系。”他进一步说,比如看到一个产品,你很难一眼看出是中国设计的东西,没有一点中国元素,这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

     近两年来,被台湾媒体称为制造、运筹之外的台湾“第三种能力”——“设计能力”,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吸引了大批国际设计大师到台湾一探究竟。被誉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的菲利普史塔克到台湾时也指出,台湾是世界3C产品的最大发源地,若能将卓越的制造能力结合设计能力、品牌经营,绝对大有可为。台湾不少自主设计的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何明泉也指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企业老板的观念转变。在很多地方,企业老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即人力、材料、制造等,设计人员被视为“工匠”而非“创意人”。“这种观点必须转变,设计师更应该是一种资本,为企业提供新的价值。”

     需有学术根基才能与外界“对话”

     “工业设计产业也需要有学术的基础和支撑。”何明泉说。目前,台湾的创意产业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产业研发中心,同时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在亚洲名列前茅。

     据介绍,台湾已经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其中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工业设计师,可以直接从事工业设计工作,上世纪90年代,台湾开始设立工业设计硕士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企划、规划人才,可统筹企业产品发展。2000年左右,台湾高校开始引入工业设计博士教育,主要是培养工业设计研究人才。

     作为广东工业设计产业高地,广东工业设计城也非常注重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此前,该城已尝试与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联合办学,并引入清华大学在园区内开设首个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班,培育本土设计人才。同时该城正建设广东工业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省内五大高校,充分利用顺德制造业和设计产业资源,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业设计研究生人才。

     何明泉认为,注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是一个好事,但必须注意“学和研是不同的概念”。他说,“学”主要是指学校,培育工业设计人才,而“研”是指研究,专门研究工业设计理论。广东工业设计产业要发展,必须要自己的研究人员,形成学术的根基,才能与外界进行对话。

     ■观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

     不能只是“造”而要“制”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的企业做产品。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处于做产品的阶段,只有“造”没有“制”,不注重开发,而是一味地追求订单量、销售量等业绩。一个企业能否创造价值,不能光依靠利润来衡量,而应该关注技术的创新,中国要成为“创造大国”,而不仅仅是“制造大国”。我们可以建立三向度的“服务性”产品体系的优势在“生活方式形态模型”的平台上,可依次建立相关的产业标准,进而确立各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

     广东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胡启志:

     “两岸三地”优势互补

     两岸三地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工业设计提供了条件,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香港工业设计产业与商业融合超前,台湾工业设计与文化结合在中国的工业设计中结合得最好,通过工业设计来提升产业价值的经验很值得借鉴。而广东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工业设计需求大,能为设计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这种互补性使两岸三地有了合作的空间、条件和基础。但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上一篇

台高校欲在广东工业设计城设合作基地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