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园区发展描绘中国设计产业DNA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用园区发展描绘中国设计产业DNA

用园区发展描绘中国设计产业DNA

昨日,国内首份工业设计基础数据统计研究报告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布,将为政府评价园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张培发 摄

用园区发展描绘中国设计产业DNA

↑经过3年的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园由小到大。张由琼 摄

用园区发展描绘中国设计产业DNA

10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顺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幕。张由琼 摄

继广东评定全国首批高级工业设计师之后,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又取得新进展。昨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联合广东工业设计城在顺德北滘发布《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园区经济贡献力”、“园区发展力”、“园区服务力”和“园区魅力”四个评价角度归纳提炼形成“工业设计园区健康发展模型”。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国内首份工业设计产业的基础数据,该报告填补了多年来在工业设计企业、园区方面系统化基础数据的空白,集中反映了国内工业设计园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将促进形成我国自有的工业设计行业统计规范,为政府评价园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现状

工业设计产业统计指标多年“空白”

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柳冠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都在酝酿改革,然而,改革不是盲目的,需要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实验

作为连接产品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工业设计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中国大地蔓延生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国内对工业设计的研究和统计起步较晚,使得设计工作的统计和规范化成为“盲区”。“美国讲工业设计每投入1元,可以带动1500倍的收益,而国内没有这样的基础数据,工业设计到底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根本讲不清楚。”柳冠中说。

遭遇这一问题的还有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邢雷。他在演讲中表示,在某一次地方推介工业设计作用时,对方问工业设计究竟能够带来多大效益,有没有数据,他却无法答回答,最终只能通过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说明工业设计的作用。

柳冠中也指出,我国设计行业中不缺乏具有商业操作能力和规模化效应的大型公司和企业,却奇缺对于我国从国家层面到区域、企业、设计公司、设计师各个层面的基础性研究和新形势下对于中国未来设计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研究,因而很难从宏观层面提出适合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相关设计策略。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设计强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早已开始着手建立本国的工业设计DNA数据库,并将其作为衡量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和预测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从国家管理和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亟需提出可以量化便于统计的操作流程和指标体系。”柳冠中说。

对策

参考福布斯财富榜形成评估体系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集成创新,设计工作的成果和价值很难从其他流程中单独剥离出来,这就造成从国家管理到企业运行各个环节,对于设计工作的定义和绩效很难划分。柳冠中及其团队最终找到了工业设计园区这一中国式产业发展载体作为数据统计的“突破口”。

工业设计园区作为设计产业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工业设计园区与地方经济、设计公司、企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接地方政府、地方经济,下与公司、设计师相连,考察工业设计园区,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设计产业链的整体状况。”柳冠中说。他和团队通过文献研究和大量调研发现,国内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和工业设计园区这一适应产业条件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的研究工作还十分欠缺,特别是一些能够反映工业设计发展整体状况的基础数据,没有可用的统计规范和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统计系统和经济杠杆更是缺乏有效呼应。

作为国内首次研究,研究报告参考了福布斯财富榜、中国品牌榜、手机互联网行业白皮书以及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相关发布体系,并根据产业集群理论、三元参与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等理论,按照“基本情况-投入-产出”三方面内容得出工业设计园区发展状况评估的基本框架。

意义

为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起,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广东工业设计城就委托了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本次调研覆盖了全国11个地区、20个典型的工业设计集聚城市,涉及数百家工业设计企业和其他设计门类的企业和公司。调研分析内容包括公司地域、所有制形态、类型、运营年限、营业额、客户行业类型等数据信息。

根据问卷的情况,清华大学课题组从“园区经济贡献力”、“园区发展力”、“园区服务力”和“园区魅力”四个评价角度归纳提炼形成“工业设计园区健康发展模型”,并得出了设计园区作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的共性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2011年10月22日,来自设计园区、国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设计职业教育和设计公司等领域的9名专家一致通过了对上述课题的评审,认为该研究填补了国内工业设计领域的空白,将对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形成法规性文件提供基础支撑。

柳冠中认为,作为一种无形的“指挥棒”,该课题所形成的评价体系,将引导培育出一批带有示范效应的全国性示范园区。他同时也表示,作为一个开端,此次课题研究只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将在基本的数据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对于园区中的设计师、整体的地方设计环境进行考察和建模,形成发展指数。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工业设计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贡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柳冠中:

广东工业设计城是

一个健康发展的“青年”

专家点评

广东工业设计城在过去三年中,在北滘镇、顺德区、佛山乃至广东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下,聚集了一批知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发展初见成效并日渐成熟。该城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与广州美院、中央美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电影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共享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资源,同时也举办设计师之夜,建设综合大楼等等,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链的形态,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根据我们的诊断,这个城是一个处于健康发展的“青年”。

广东工业设计城还有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比如支持工业设计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工业设计数据库、建设材料图书馆,甚至建设工业设计交易所,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广东工业设计城就不只是服务北滘、服务顺德,而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甚至产生国家影响力。

设计之外下“功夫”

评论

当很多人将目光聚焦于工业设计本身时,广东工业设计城却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远方——支持工业设计的基础研究。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项目,因为它是工业设计成熟、发展、壮大的必要一环。

很多人都认为,设计最为关键的是发明,但实际却不然。作为一种集成整合创新,设计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协调,通过协调,在现有的资源里做出好的东西来。比如近期受国人热议的乔布斯,他所研发的苹果手机并没有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但却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手机的认识。苹果手机能热销全球,背后除了设计的因素,还有营销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支撑。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设计要转化成为转型升级的原始动力,仅仅有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懂经济的、懂管理的、懂营销的、懂技术工程等各类人群的支撑。

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的话来说,设计产品再好,也只是优良品种而已,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不好,设计产品也扎不了根,开不了花,结不了果。而广东工业设计城所做的就是要培育这样的“土壤”,搭建融合设计师的社会平台,所支持的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研究报告就是这个工作的一个部分。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业设计是提升改造制造业的“利器”。在当下广东乃至中国上下也都坚信,工业设计将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了理论上的认知之后,全国各地正涌现了各种生动的案例。但设计工作的成果和价值很难从其他流程中单独剥离出来,造成从国家管理到企业运行各个环节,对于设计工作的定义和绩效很难划分,无法形成鲜明确定的产业特点,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无法全面认识其深远意义。

从这一点上来讲,广东工业设计城所支持的这个基础数据研究意义重大,它以统计分析的规范的形式,推动了工业设计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入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统计认识的视野,这是一个新兴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报告解读

广东产业结合度高,但人才增长有放缓趋势

昨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联合广东工业设计城在顺德北滘发布首份《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报告》,从“园区经济贡献力”、“园区发展力”、“园区服务力”和“园区魅力”四个角度对报告进行评价。该报告显示,广东工业设计园区具有产业结合度高、产学研机构多、政府优惠方式多元等特点,但也存在园区品牌推广活动少、园区设计人才增长放缓等问题。

◎园区经济贡献力

京粤浙每个园区产学研机构平均为5家

如何利用工业设计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创新能力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各级政府发展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报告显示,全国各园区设计产业产值的统计主要来自单独设计环节的统计,包括设计委托、咨询、提成等直接经济回报等,在整个园区产值的占比大多在30%~40%之间。工业设计公司在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大连和上海地区的聚集效应明显,其中绝对数量以北京、广东为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和产业资源。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产学研平台设立在工业设计园区之中,其中北京、广东和浙江园区中的产学研机构最多,平均在5家左右,部分园区有超过10家以上的机构入驻,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国际知名机构。

各个园区都不同程度依托本地的产业特色进行发展。从回收的数据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设计相关产业发达的地区产业的结合度最高。

◎园区服务力

广东园区优惠方式相对多元

在被调查的设计园区中,有将近一半的园区都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而且园区成立的时间越长,对公共服务平台投入的比重也就越大。同时,有77%的园区都设有工业设计孵化器,吸引处于成长期的设计公司入驻,提供极其优惠的政策来帮助他们成长发展,为园区增添活力。“公共硬件资源共享”、“信息渠道和客户来源”和“培训机会”是目前各园区为工业设计公司提供的最为普遍的优惠方式,而从园区的所在地来看,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地区的园区所采用的优惠方式相对比较多元。但是在获取相关设计资源的能力上,国有园区因为有政府的牵线搭桥比民营园区要更占优势。调查显示,入驻国有园区的合作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数量平均为24家,而民营园区则只有14家。

◎园区发展力

79%的园区公司签有长期项目

园区发展力是指园区利用当地以及外来资源进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能力是衡量设计园区是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报告显示,当地特色产业对园区设计公司主要客户类型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园区之中,依托当地电子和通讯产品行业发展的园区数量最多。此外,排名较高的依次是文化行业和办公用品、机械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家具以及医疗器械行业。

在园区建设上,各地政府在经费上的支持力度大,近一半园区获得政府经费支持在100万到500万之间,有约三分之一的园区获得政府经费超过1000万,其中广东等少数省市支持政策类型相对多样化。园区内公司的运营上,有79%的公司签有长期项目,显示处于较为正常和健康的发展态势中,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公司有超过10项研究性课题,约有一半的公司只有两项或两项以下的研究性课题,该数据显示多数公司仍处于待成熟阶段。记者发现,浙江园区内公司的研究性课题数量最多,北京和广东则次之。

◎园区魅力

广东园区每年平均组织活动50次

市场经济具有典型的“候鸟”特征,哪里的环境好,客商和资本就往哪里“飞”。一个成功的、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设计园区不是占有多大面积,而是凭借自身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和一流的创业环境能够吸引相关企业争先入驻,把“候鸟”变成“留鸟”。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设计园区与当地产业形成了相互依托的关系,园区入驻企业平均和6-10类本地行业具有相互依托关系,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接。同时园区的品牌效应对入驻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注重品牌建设的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提供获取行业信息、客户信息和订单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支持。该报告显示,北京和江苏地区的园区非常注重设计活动的组织,平均每年的活动次数达到100次,而广东、上海、大连每年平均活动数量仅有50次左右,与前者相差近一半。

报告还显示,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园区工业设计就业人数的增长数量要高于其他地区,而广东地区则由于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基数较高,再加上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冲击,造成外来订单减少,园区就业人数增长有放缓趋势。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上一篇

设计让产业更“幸福”—国际顶级工业设计盛会顺德开幕

下一篇

工博会:电风扇无叶轮 台灯会自动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