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的中国陶瓷总部基地搭建中国最大的陶瓷展示交易平台。
4月19日,中国首个陶瓷价格指数平台在佛山启动试运行。中国陶瓷总部基地一楼大厅,崭新的电子屏幕上,一条斜线展示着佛山陶瓷过的价格走势。
3月25日,海尔集团在全球的第18个工业园―――“海尔-佛山(三水)市场创新产业园”破土动工。该产业园集“制造、物流、服务”于一体,总投资约108亿元,力求打造成海尔集团华南地区总部基地和出口基地。
一个月内,珠三角的两个项目,引发专家和学者关于总部经济的热议。
有专家指出,三水项目不过是海尔在华南的一个生产基地,这个所谓的总部经济充其量也就是“打工经济”。相比之下,佛山陶瓷进入通过价格话语权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阶段。这才是珠三角发展总部经济的方向。
总部经济为珠三角经济带来转机,然而什么样的“总部”才是珠三角专业镇转型的方向?珠三角各地正在探索之中。
政府引导专业镇打造总部经济,政策应该向现代服务业倾斜。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珺
要让更多的专业镇升级总部经济,使专业镇成为独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示范区,需要政府搭建平台。
——— 清华大学营销系主任赵平教授
佛山南庄陶瓷重镇初显集聚效应
“中国建陶第一镇”的佛山南庄镇,昔日是一个污染大镇,产业转移之后,该镇转型成为总投资26亿元、总规划达1000多亩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
作为佛山市打造陶瓷产业总部经济的第一个实质性载体,如今南庄镇已初见集聚效应。进驻商户除了佛山本土品牌,也有来自福建、山东、河北等国内其他产区的品牌,更有来自意大利、日本等国际品牌。
去年,南庄镇不仅GDP较产业调整前翻一番,并通过发展陶瓷物流、会展、研发、总部、旅游、文化、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和环保产品贸易商城,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佛山经过3年的整治提升,关停转70%的陶瓷企业,着力打造陶瓷总部基地。如今,随着陶瓷研发中心、检测认证中心的投入使用,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等会展中心的整合提升,逐步打造成全国陶瓷总部基地。
与此同时,佛山陶瓷企业大规模向外扩张,布局全国乃至全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佛山陶瓷”始发形成的产业新格局,催生出江西、四川、福建、辽宁、安徽等超过10个产区集群。
佛山陶瓷“减肥”后,产值、税利却上升了。据统计,虽然企业产量减少40%,但产值、税收增长33%,能耗下降25%。留下来的企业向精品化、高档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佛山顺德工业设计服务制造产业
有专家质疑顺德以制造企业为基础打造的总部经济模式。他们认为,由于顺德的土地资源已经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但顺德提出在珠三角地区建成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区,必然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真正能在顺德产业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位于顺德的广东工业设计城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为顺德庞大的制造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目前已入驻来自北京、深圳、香港、广州、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等地近50多家工业设计公司及设计大师,入园设计师超过500人。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说,广东有好的制造业基础,但缺乏工业设计的龙头总部基地,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全力打造一个全国有影响的工业设计总部基地,不仅会提供广东产业升级的支持,将来也让全国企业到这里来购买广东设计、广东创意。
但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却因土地、资金等限制不能做大做强。园区狭窄的土地面积已经无法容纳国内外设计企业入园需求。广东工业设计城运营管理的相关负责人手上拿着长长的一串名单,有6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入园。按照目前欲进驻企业数量及企业需求等现状,急需扩大两三倍的面积,方能解决欲入驻企业进驻的需求。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珺说,政府引导专业镇打造总部经济政策应该向现代服务业倾斜,这样在珠三角转型升级过程中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广州芳村现代服务叫响广塑指数
位于广州市芳村的广东塑料交易所几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大“V”形曲线尤为引人注目。这是国内首家注册的塑料行业大型电子交易平台,塑料行业的“广州价格”和“广塑指数”也早已声名鹊起。
几年前,遍布芳村的塑料加工厂和乱哄哄的塑料交易市场早已踪影难寻。记者在广东塑料交易所看到,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电子交易大厦和先进的交易系统,还有整齐规范的仓储、物流设施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进行交易和交割的各类PVC、PP、PE等塑料原料。如今交易所仅有300多个人就控制了整个行业的30%交易量。
专家认为,广东塑料交易所其实就代表了“总部经济”中现代服务业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更适合珠三角,政府应该引导专业镇向这种模式转变。
无独有偶,广东纺织设计师总部基地也是几百个人引领一个行业,并已成为珠三角纺织服装业设计的龙头。
如今,核心位置的珠江国际纺织城建筑面积达89万平方米已落成,集展贸商业、写字楼、商务公寓、酒店于一体,珠江国际纺织城的定位是以原有的中大商圈为依托,打造国内轻纺行业展示交易集散中心、流行服装发布中心、新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行业标准与产品检测中心,并定点引入国内外纺织行业的企业在中心开设总部。
中大纺织商圈产业链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00亿元,被行内称为“东方米兰”。
东莞大朗政府搭台构建毛织基地
十年前就有人说毛织产业是“夕阳产业”,这些年珠三角也有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转移到内地,但东莞大朗镇却成了毛织产业总部基地。
毛织产业是大朗镇最初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其主要是贴牌加工模式。但近年来,“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成为了国际毛织产品生产、集散的中心之一。如今,该镇每年举办的“织交会”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珠三角专业镇成功升级总部经济这一路径中,呈现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基于制造业进行产业链延伸拓宽,尤其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即使在富裕的东莞像大朗政府一样全力扶持的镇政府并不多,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支撑制约了专业镇向总部经济高端发展。据了解,在东莞,目前,省下拨的政府引导性资金量都比较小,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只下拨30万元,加上市的1:1配套,也只有60万元,很难引导地方和民间资金投入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相关设施。
清华大学营销系主任赵平教授说,改革开放30多年,珠三角的强项是完整的市场经济,但最大的弱项是政府不够强势或说缺乏有为的公共服务平台。赵平表示,要让更多的专业镇升级总部经济,使专业镇成为独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示范区,需要政府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