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设计领域深耕十八年,大山林工业设计总经理欧小军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热忱。对他而言,设计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持续探索的乐趣。2024年3月,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中山熟悉的环境,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创业。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结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突破。”欧小军说。尽管行业经验丰富,但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乐于尝试新材料、新技术,甚至重新审视传统的设计逻辑。这种开放的态度,让他的作品总能融合实用性与创新性,在扎实的工程基础上,多一分巧思。
创业从来不是易事,但欧小军更看重的是这里的可能性。“设计城有很好的氛围,同行之间的交流很直接,供应链和技术支持也很高效,这让创意落地的速度更快。”
用结构创新,破局行业产品同质化
欧小军在公司的岁月里,创造了许多创新点子。他说创造力源于兴趣,但这又何尝不是他对公司业务的深入理解,以及多年工作历程积累下的经验。欧小军面对常规工业设计项目时,总能快速洞察企业核心需求,在看似平凡的设计中迸发创新灵感。
在工业设计领域,产品同质化始终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创新并非天马行空的灵感乍现,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工程实践的深厚积累。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结构件兼容性差、模具成本高昂等问题,欧小军总能以巧思破局。
例如在盛世电陶炉项目中,他突破传统旋钮设计,采用环形拨动控温结构,不仅实现精准温控,更让爆炒等中式烹饪需求得到完美满足;
而在美的JKC3078蒸汽煎烤机的开发中,他创新性地设计出上下可拆洗结构,配合环绕式蒸汽系统,使食材在高温下仍能锁住水分,提升烹饪体验。
对欧小军而言,创新的价值更体现在成本优化上。他曾通过研究云母发热片结构,使单款模具成本降低5元——这个数字在规模化生产中意味着巨大的效益提升。这种既追求技术突破又注重商业可行的平衡感,正是他设计哲学的核心。
欧小军说,”每次突破都会带来新的可能。”从电蒸炖盅的一锅五胆设计到蒸汽煎烤机的模块化结构,他的作品总能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考方向。在欧小军看来,创新不是目的,而是让好产品得以诞生的必经之路。
降低试错成本的设计革命
在各个项目的孕育与成长过程中,欧小军追求精益求精,凭借对卓越的执着追求和持续的探索,将每一个环节打磨至极致。他深知自己表达能力并非强项,却能以清晰严谨的逻辑将复杂的概念梳理得井井有条。
从产品立项到功能测试,他带领团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个项目都能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大山林工业设计成立的核心初衷是回归设计的本质打破“设计=外观美化”的狭隘认知,强调设计应解决实际问题,平衡功能、美学、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推动产品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感动人心”的升级。
为此,公司配备了专业安规检测设备,从风速测试到冲击试验,工程师们能在设计阶段就预见潜在风险,避免产品出现安全隐患。这种前置化的风险管控,不仅为客户节省了试错成本,更让创新成果能够顺利落地。
在家电设计行业,人才瓶颈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位高级结构工程师,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行业沉淀。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项目经验的积累,是对材料特性、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更是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洞察。
欧小军坦言:“我们希望能解决行业内大部分的设计公司的短板,以及能让客户的试错成本更低。为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的痛点提供帮助,提供外形的参考方案,达到产品的最佳融合。”
在欧小军看来,结构工程师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们不仅要精通技术,还要搭建造型设计与工程实现的桥梁。
“一个好的结构方案,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成本、测试难度和合规性。”他常常这样提醒团队。
正是这种全方位的思考方式,让大山林的设计方案既能满足美学需求,又能确保生产可行性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