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新声|青年设计总监投身工厂转型新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设计新声|青年设计总监投身工厂转型新生

十年前,90后湛江小伙陈乾勇(阿勇)与身边的同龄人一样,怀揣梦想踏入大学校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大学的外聘导师——冯永运(物形设计负责人),进入其创立的团队,迎来新的人生轨迹。

在导师的指导下,阿勇像海绵般吸收新知,从完成毕业设计到实践锻炼,为霍尼韦尔、大宇、松下、七彩叮当和欧普照明等知名品牌设计家居日用消费品,熟悉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这段特别的师徒缘分,见证了阿勇的快速成长。

▲物形设计总监 陈乾勇

七年的光阴转瞬即逝,阿勇从初出茅庐的实习生,蜕变成设计总监,还获得了佛山北滘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青才双创奖“设计创新潜力新星奖”。

期间,阿勇跟随团队的脚步,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进入珠三角的心脏地带后,他亲历并参与制造业的巨变: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竞争,这给予了青年设计师发挥的舞台,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喜欢搜“差评”的设计师

好奇心强的阿勇喜欢逛小红书和探展,每逢周末出现在周边的艺术展、行业展,发掘新灵感、新材料与技术的踪迹,甚至是逛商场的时候,也要刻意多看两眼。

▲一起逛展的物形设计团队

阿勇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搜罗网上热销产品的“差评”,从专业角度分析调研。“差评往往都很真实地反映不足,提供不为人知的创新点。”

这种严谨的思路,源自阿勇的导师冯永运,“他拥有‘美的系’背景,把世界500强的成熟方法论融入我们的团队。”

运用这套方法,物形团队取得中山一家酒店门锁龙头品牌“杨格”的合作信任,阿勇和团队中的另一名主创设计师黄婉瑩,为杨格设计共创了一款灵感借鉴“莫比乌斯环”的门锁,作出了以往自己无法想象的突破。

▲物形团队为杨格设计的酒店智能门锁

 

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一般要经历半年左右,合作对象如果是有实力的企业,高标准、时间长是常态。

“我们设计的智能门锁因为新颖性和落地性强,客户方杨格一眼就相中两个方案,基本不用修改,马上开始制作样品和出货,项目历时只有两个月,第一次涉足智能家居就刷新了我们的最快速度。”

阿勇坚持可行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没有确切的结构数据支撑,我们宁愿缓一缓,避免设计方案与实际产品结构脱节,导致无休止的修改。”

▲陈乾勇与大学同学参与实习

为了效率更高,阿勇自觉追踪技术前沿,学习使用生成式AI激发创意。“人工智能是我灵感的催化剂,我们用它快速生成设计视觉的效果图,给客户直观预览,极大地压缩了沟通时间。当然,实际的三维模型制作和方案调整,人的智慧与经验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

设计帮助工厂“瘦身”

近几年,国内家电低价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释放不足,传统制造业经营压力陡增,生存成为首要目标。在此背景下,阿勇为客户设计产品时必须关注成本控制,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帮助工厂应对挑战。

“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制造环节有不少的成本优化空间,工业设计能帮他们优化工艺,改进旧产品,节省不少成本。”

▲物形设计小组

设计带来的是技术驱动的提质,而非依靠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他介绍,现有的新技术可以轻松替代家电结构中的开孔和螺丝,反映到产线上,就能减少数道工序和耗材,产品成本能下降5%至10%左右。

“电器上的很多开孔其实完全没必要,我们能优化的工艺空间,更多时候是受限于工厂组织的臃肿程度”,在阿勇看来,删繁就简、省去累赘的设计,对于制造业出海也更加有利。

▲物形团队为鸿智设计的多功能料理机

 

此前,物形团队曾与湛江的头部家电品牌“鸿智”合作,设计数款出口东南亚和南美的电饭煲,“国外市场适销质感和设计偏朴素的产品,用料以不锈钢为主,相比国内产品动辄添加电镀装饰件,加工难度更低,成品率高,成本反而更有优势。”

▲物形团队设计的万炖锅

“我认为设计师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年轻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很丰富,眼界更广,潜力更大,这是一个好趋势,但终归来说,坚持下来做工业设计的人很少”,阿勇直言,未来希望有更多青年找到更多创意和价值的发挥空间,从“逃离制造业”转为“投身制造业”,用新设计、新技术,为中国创造再添新作为。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上一篇

广东卫视纪录片聚焦广东工业设计城,解密佛山制造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

设计城工业设计概念验证中心:服务超过400家企业 助力工业设计产业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