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奇门设计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新办公点正式开业。这家从顺德本土成长起来的设计企业,历经多年深耕,已成为链接 “中国智造” 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其创始人兼总监关亦骏,带着从清华大学积累的研究经验与对家乡的深情,用独特的设计方法论与全产业链思维,为 “设计顺德” 注入新的活力。

01 相中工业设计城的 “创新生态”
“广东工业设计城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一套从‘育人’到‘开物’的创新运作系统。”
谈及奇门新址,关亦骏直言,早年参与全国工业设计园区调研时,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产业配套、创新能力等多项指标中均位居全国前列,这让身为顺德人的他既骄傲又坚定了创业方向。

园区提供的扶植政策、行业交流、业务牵引等全方位支持,为奇门设计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初创时期,奇门设计没有依赖传统案例开拓市场,而是凭借提炼的设计方法论打动客户。
这套被称为“双环创新法” 的思维模型,以 “论证可行性 + 确定差异化 + 创造独特设计语言” 为导向,既保证方案落地性,又能突破行业固有认知。
从中国航天九院所的 “无人机徽章” 到宠物家具创新,多个成功项目印证了方法论的价值,也让奇门设计从 “调研型设计” 稳步成长为全案设计服务商。

02 以技术与全产业链思维对标国际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奇门设计与三扬机器人共创的 “机器人大厨” 机械臂,以柔性化设计打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 “生硬感”,在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惊艳全球。
这一突破源于关亦骏团队对“人机共存”趋势的精准判断 —— 生产工具终将不断拉近与人类的物理距离,趋向轻巧化、个性化。

▲奇门设计-自研G1高速吹风机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这一设计,团队联合工程师突破多项技术门槛,采用 “快速造型” 与参数化设计结合的方式,数十轮调整优化结构与生产方案。
“项目成功是多方‘乘法效应’的结果,我们只做了‘一头一尾’的工作:定方向、快响应。” 关亦骏谦逊地表示,客户的坚持与各方配合才是关键。

▲奇门设计-组合鼓系列
在消费领域,奇门设计联合打造的 “速飞科技” 高速吹风机,通过自主研发风道系统、优化曲面设计,实现家用级产品对标国际专业级水准。
这种深度参与风道研究、生产制造甚至销售环节的 “全产业链模式”,虽不具备普遍复制性,却彰显了奇门设计 “跳出画图做设计” 的理念,也为国产设计突破 “国际品牌溢价” 提供了有益探索。

▲奇门设计-拼装式猫爬架
03 让顺德元素 “活” 在创新设计中
作为扎根顺德的设计企业,奇门设计始终注重将本土基因与创新设计融合。从服务冬奥的 “机器人大厨” 联动顺德餐饮基因,到中国农业银行 “寻味顺德” 信用卡打造 “小碗人” IP,其作品既具科技感又不失本土温度。

“融入地方元素,不能停留在表象拼接。” 关亦骏认为,优秀的本土设计应抛开文化标签仍具竞争力。在 “寻味顺德” 信用卡设计中,团队没有简单沿用美食图案,而是打造兼容多场景的 IP 系统,让设计成为顺德文化的新传播载体。

为实现与顺德制造业的 “1+1>2”,奇门设计坚持 “8/2” 时间分配法则:80% 的碎片化时间用于扩充知识面,20% 的集中时间用于深度调研与交流。
通过走访生产场地、参与行业展会、出海考察等方式,提前积累产业信息,确保设计理念与生产实际无缝衔接,成为本土企业可信赖的 “外脑”。
04 打造产业升级 “增长引擎”

“国产工业设计要在国际竞争中突围,机械装备领域必须树立‘产业观’。” 关亦骏表示,国内设计师需补充产业特征与 GTM 知识,才能真正赋能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想要进入工业设计领域的顺德年轻人,他建议保持 “创业心态”,培养共情力与创造力,在快节奏的行业环境中坚守长期价值。
从冬奥赛场的 “黑科技” 到本土产业的升级赋能,奇门设计正以独特的设计哲学,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启新的征程。关亦骏与团队的坚守与创新,不仅诠释了 “设计顺德” 的文化自信,更书写着中国智造设计走向国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