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建筑设计行业,广东顺德宁感设计公司设计总监黄宁用多元协调思维,打破了性别与行业的双重边界。
她手握 “1989-2019 中国室内设计三十年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她设计奖” 等多项荣誉,既带领团队打造出斩获国际大奖的工业风作品,又深耕公益领域,用设计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温暖天地。
这位兼具专业锐度与人文温度的设计师,正以“无界”理念,为佛山的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注入独特力量。
01 打破性别偏见,以专业立足行业
“设计行业从没有性别限定的风格,只有专业与否的区别。”黄宁的话语中透着坚定。刚入行时,作为女性设计师,她常面临来自施工团队的质疑——男性施工师傅们凭借丰富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式,让这位“年轻女设计师”的创新方案屡屡遭遇挑战。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某项目中,与甲方关系密切的施工总包因图纸的非标准设计直接否定方案,直言“根本无法实现”。
面对压力,黄宁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将图纸细化到施工师傅能看懂的细节,通过现场演示、反复沟通的方式证明方案的可行性,最终不仅顺利落地项目,更赢得了施工团队的认可。
“那些沟通中的冲突与突破,构成了我职业成长中最宝贵的印记。” 黄宁坦言,女性设计师的优势从不在于感性,而在于极致的细心和多元协调能力,这些特质让团队在图纸校对、多维度满足客户与使用者需求时更具优势。
这种专业力量让她的作品不断出圈。由她联合主导设计的“马头智造园概念办公空间”,以包豪斯风格为灵感,保留混凝土天花墙面的原始质感,用4.2米长的特色洽谈桌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的融合,最终斩获 APDC 亚太设计精英赛WINNER奖。
而她带领团队打造的科技感工业风展厅,更让不少人惊叹“难以想象出自女性设计师之手”。
02 深耕公益设计,用细节传递温暖
在商业项目之外,黄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领域。2019 年,她带领团队加入“缮居公益”项目,为贫困人群免费改造居住空间,而顺德均安镇太平村的自梳女婆婆房屋修缮项目,成为她公益生涯中最难忘的实践。
“改造的核心不是让房子变新,而是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黄宁介绍,团队没有追求表面的翻新,而是聚焦老人的实际需求:在首层开设天窗并安装电动晾衣架,解决老人爬楼晾衣的难题;调整台阶高度、设置斜坡,方便老人日常行走;更换节能灯具,让昏暗的房间变得明亮又省电;设计兼具防盗与采光功能的旧式窗花,兼顾安全与舒适。
改造后,团队还多次回访,送去便民物品,看着婆婆们能自主便利地生活,黄宁深切感受到“设计的社会价值远非数字所能衡量”。
这些公益项目的推进,离不开设计行业的协同支持。广东工业设计城内的家电、家具企业主动提供产品赞助和专业建议,让公益设计的力量不断汇聚。“设计不仅是商业服务,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黄宁说,这正是她坚持公益的初心。
03 锚定乡村振兴,绘就设计新蓝图
随着《工业设计赋能广东行动方案(2022-2025 年)》的发布,工业设计赋能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新趋势,黄宁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乡村天地。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设计师,她希望用设计激活乡土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
目前,黄宁团队已开始规划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计划利用乡村空置房屋打造小型画廊,展示高校学生和本地儿童的作品,让美学走进大街小巷。
“艺术不该是遥远的,它应该出现在放学路上、早餐摊旁,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看来,乡村设计的关键在于保留本土特色,用设计唤醒乡愁,同时注入现代生活的便利元素。
从商业空间到公益项目,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设计早已成为黄宁生活的一部分。面对AI带来的行业变革,她从容应对:“AI 能高效完成绘图工作,但挖掘客户的隐藏需求、建立彼此的信任,这些情感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始终是人类设计师的核心价值。”
未来,黄宁将继续带领团队以“无界”设计为理念,在商业与公益之间寻找平衡,用女性设计师的细腻与专业,为佛山这座城市持续传递设计的力量与温度,让更多人感受到设计带来的美好生活。